首页  思政教育

感动中国的“蝴蝶结女孩”:与战山火不同,这次更需耐心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2-11-28浏览次数:23


1129138905_16687452503921n.jpg

   “不要在河边钓鱼了,不要鱼没钓到,把病毒钓回去了哈。”

  “莫在这里打堆堆,赶紧各自回屋去。”

  ……

  每天从早到晚,沿着璧山母亲河璧南河,总有一个清脆兼土味十足的女声,在绿树成荫的河道两岸响起。

  这个女孩子戴着一个大红色蝴蝶结摩托车头盔,在璧山已街巷闻名,她就是在重庆八月的山火救援中,受到央视和人民网称赞,感动中国的“蝴蝶结女孩”——吴朴慧。

1129138905_16687452677981n.png

▲吴朴慧登上央视《中国骄傲》节目,讲述山火扑救故事

  如今的她,依然是“蝴蝶结女孩”,但身份却成为了璧山抗疫志愿大军中“璧山骑士”志愿服务队里的一员。

  一声招呼,“战友”们再次火速集结

  11月5日深夜,吴朴慧打开了微信“摩友群”,“疫情来了,璧山区号召大家报名志愿者,我想去。”一句话,让沉寂多日的微信群顿时热闹了起来。

  “我也想去,啷个报名,大哥?”“需要啥子技能不,我只会骑摩托。”……

  一下炸开锅的微信群,让吴朴慧呆愣了好几秒。

1129138905_16687452944741n.jpg

▲今年8月,吴朴慧在歇马山火扑救中争当摩托勇士

  “我本来只想给兄弟伙们说一下自己的想法,没想到大家都愿意和我一起去。”被群友们冠称“大哥”的吴朴慧,有些讶然地连忙在群里补充了一句——“没有一分钱报酬哦,和上次救山火一样。”

  “哪个要报酬,保护自己的家,保护各人的屋头人还要啥子钱。”

  第二天一早,曾参与重庆山火救援的“战友”们,再次火速集结,拨打了璧山宣传部和文明办的志愿者报名电话,在共战山火之后,再次并肩共战疫情

1129138905_16687453046891n.jpg

▲11月17日,吴朴慧和她的骑士们奔忙在璧山街头,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抗疫行动

  “因为这次的疫情不同山火,所以我们商量好了,各自向自己的属地报名,虽然不能共聚一个‘战场’,但是重庆骑士的精神依然到处都有。”

  和上次战山火不同,抗疫更需要耐心和温柔

  在吴朴慧的组织下,青杠的6名骑手在第二天早上的7点,准时出现在了集合地点,在街道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开始参与抗击疫情的志愿工作。

1129138905_16687453149601n.jpg

▲吴朴慧(左三)和另外五名志愿者参与战疫志愿服务

  他们中,最小的只有19岁,是扑救山火中那个感动无数人的摔倒在斜坡上的摩托车骑手,最大的25岁,来自贵州,因为支援重庆山火,爱上了这座城市,定居在了璧山。

  与扑救山火中负责运送物资不同,这次吴朴慧他们负责的工作,主要是劝导和宣传。

  虽然有过共同“作战”的经验,但身为兄弟伙们口中的“大哥”,吴朴慧还是有诸多的不放心。

1129138905_16687453240001n.jpg

▲中午短暂吃饭休憩时候,天性开朗的吴朴慧尽显天真的孩子气

  “大家都是年轻人,但抗疫不是热血上头的事情,它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温柔。”说完这句话,吴朴慧不好意思地笑了,又暖又彪的她,承认自己在抗疫志愿者活动中,多了平常生活中少见的几分温柔。

  这份温柔,不仅仅体现在她每天早上必须为每位队员检查手套口罩的关心里,还体现在面对市民的不理解和不耐烦时,她脸上淡淡的笑容,和不厌其烦的提醒。

  摩托车是他们累了的时候休息的“家”

  “老师,我们需要看看你的健康码、行程码和核酸证明。”

  “老师,你到边上来,莫在那里打堆堆,我们办好出门条会给你送过来。”

1129138905_16687453590801n.jpg

▲11月17日上午,璧山青杠街头,吴朴慧向过往市民宣传防疫知识

  “老师,虽然是在外头,但是还是把口罩戴起嘛,这里还是有人过上过下的。附近没人了,你再取口罩,安全一点。”

  ……

  “我们从早上7点一直要劝导到晚上7点。”12个小时里,吴朴慧和她的兄弟伙们极少有坐下来休息的时候。

每天“璧山骑士”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,就是沿着璧山母亲河——璧南河巡逻,劝导聚在一起钓鱼的垂钓爱好者。

  “现在璧南河的水质好了,沿河钓鱼,成了不少璧山人的兴趣爱好,但是疫情期间,三五成群的钓鱼,还是有一定的感染风险。所以我们每天都拿着喇叭劝导大家赶紧回家。”

  正说着,站在桥上的吴朴慧看见了不远处扛着钓竿的中年人。

  她扭过头,连忙举起喇叭,“老师,最近几天不钓鱼了哈,你回家睡瞌睡,就是在对社会做贡献了。”

  远方的中年人,遥遥比了一个OK的手势,扭头往回走去。

  “我们还是黑欣慰,经过几天的劝导,璧南河附近钓鱼的人少多了。”吴朴慧开心地说,这就是他们来做志愿者得到的最好回报。

1129138905_16687453240001n.jpg

▲中午短暂吃饭休憩时,吴朴慧尽显天真的孩子气

  每天十二个小时的工作,连续一周多下来,“骑士”们也有累的时候,趴在自己的摩托车把手上,吴朴慧笑着说,和战山火一样,摩托车不仅是他们的工具,也是他们累了的时候休息的“家”。

  “我们都相信,就像扑救山火一样,只要大家共聚一心,山火很快就会灭,疫情也很快就会消散。重庆,从来就是一座打不垮的城,因为这里有一群打不垮的人。”

重报都市传媒记者 罗伟 李晟摄影报道